首页

女王调男视频 免费视频

时间:2025-05-24 19:13:35 作者:从“单打独斗”到“共赢共富” 特色产业创新发展蝶变成“金招牌” 浏览量:21039

  中新社南宁9月18日电 题:中国—东盟博览会20年来有哪些成功之道?

  ——专访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

  中新社记者 林艳华 林浩

  今年是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创办20周年。当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正稳步推进。20年来,东博会为促进中国—东盟战略互信和全方位交流合作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又将如何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20年来,为促进中国—东盟战略互信和全方位交流合作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许宁宁: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对话关系,经过10余年合作发展,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双方绝大多数产品贸易将实行零关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开始构建,中国与东盟实施融合发展。

  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需要增进互信和友好关系、需要双方增进一系列领域合作,特别需要有一个推动贸易和投资的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为此应运而生。

  2003年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关系升级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方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达到共赢提供了重要平台,为后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实践证明,20年来,每年举办的东博会为中国—东盟深化合作、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关系发展,以及广西的扩大开放,发挥了重大战略支撑和催化作用,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20年来,我每年都到南宁参会,见证了东博会走过的“黄金十年”“钻石十年”,见证了该盛会成为中国—东盟互利发展的助推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形成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带动中(中国)马(马来西亚)“两国双园”、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批大项目落地,推动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互为重要的投资合作伙伴,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从1.0版向2.0版升级并迈向3.0版,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23年9月16日,广西南宁市,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当天,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展会将于9月19日闭幕。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东博会自第11届起,设特邀合作伙伴,邀请中国和东盟以外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RCEP成员国担任,以推动“一带”与“一路”的有机衔接。您如何评价东博会从服务“10+1”合作向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及RCEP合作拓展?

  许宁宁:中国—东盟博览会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紧扣中国—东盟合作的时代需求,推动落实中国—东盟达成的一系列共识文件、联合声明、行动计划,这也是20年来东博会的成功之道。

  东盟国家地处“一带一路”陆海交汇地带,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特别是中老铁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印尼雅万高铁等一系列项目的推进,表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正在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带一路”建设为东盟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当地民众对“一带一路”认知度持续提升。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东博会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投资、互联互通、区域合作等。目前,中国和东盟10国都已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文件,共建“一带一路”与东盟共同体建设有机结合,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取得许多成就。

  今年的东博会持续拓展平台功能,邀请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参展参会,专设RCEP专题展区、“一带一路”展区,举办RCEP经贸工商高峰论坛、日韩企业广西行及“一带一路”专题活动,将在更大范围促进合作共赢。

2023年9月16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展会将于9月19日闭幕。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将如何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

  许宁宁:中国—东盟博览会因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而生,也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贡献了力量,推动中国—东盟在相互开放中携手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版在2010年建成,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重大标志,覆盖双方90%以上的税目产品实施贸易零关税,让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越来越融合。2019年,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推出2.0版,双方进一步开放市场。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主要是基于当前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需求及发展方向,聚焦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并关切使开放成果惠及广大中小微企业。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有利于地区可持续创新发展,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深层次的嵌合,同时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构建更有利条件。

  尽快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还需要双方达成更多共识,建设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供应链。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举办70多场相关会议和活动,充分彰显双方合作需求不断上升。为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双方搭建重要的合作对接平台,将有力推进3.0版谈判。

2023年9月16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展会将于9月19日闭幕。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当前,世界贸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不断抬头。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和东盟该保持怎样的双方经贸关系?未来中国—东盟深化区域产业链合作将如何提质增效、对世界未来有何影响?

  许宁宁:个别大国实施的单边行动和贸易保护,制约全球和地区经济发展。东盟长期以来实施多边主义和开放战略,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与东盟发展政策格格不入。

2023年9月17日,东盟博览会二十周年成果展。彭寰 摄

  过去东盟把欧盟作为学习榜样,但自从英国脱欧后,东盟很少再提向欧盟学习,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东盟充分吸取欧盟教训,特别强调不选边站,并反对北约东扩,与许多国家都加深了友好关系。

  中国和东盟毗邻而居、倡导多边合作,双方产业互补性很强,理应加强政治互信、经贸往来,为地区稳定、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中国—东盟一直把推动产业合作作为一个重点方向,在刚刚召开的第2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要实现更高水平经济融合和联动发展,携手打造经济增长中心,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进新兴产业合作,为亚太和平稳定、持久繁荣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当前,中国—东盟正在把推进产业合作作为区域产业链合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激发更多创新活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打造新的生产力和发展优势。

  本届东博会立足中国与东盟合作新起点,着眼高水平开放合作,推进制度型开放,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完)

  受访者简介:

  许宁宁,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外交学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1年-1990年在政府经济部门工作,1991年至今专门从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促进工作。出版《中国—东盟历史性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许宁宁:中国—东盟“零关税”日记》等24本经济学著作。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春走基层)“客家祖地”走古事闹元宵:延续先辈敢闯敢拼的精神

作为口岸一线的移民管理警察,他继续坚守岗位,守护国门安全。今年,他收到的第一声新年快乐,不是来自父母的红包,也不是来自朋友的消息,而是站在快捷通道后来自旅客的一个微笑。“谢谢,祝你新年快乐”,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像冬日的棉袄、晚班的咖啡,给予他温暖与动力。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再次跌破10米低枯水位

据悉,该项目是国家原子能机构“十四五”核工业发展规划项目,关键技术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是集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天然铀生产基地,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天然铀保障能力、天然铀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全面推进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落地和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冷空气和台风影响 广东海域部分航路航线停航

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由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柯希平担任总策划,由中国文化大使、海峡两岸亲善大使、大陆首位闽南语歌后陈飞发起,并担任总制片人、总导演,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独特性、世界性的音乐文化品牌,由全球音乐界权威人士组成评委会,旨在搭建一个立足闽南本土,辐射全球的平台;树立闽南语音乐文化标杆。(完)

国台办:强烈支持有关部门依据对台贸易壁垒调查结论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

青海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博物馆AR教育服务是指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为观众提供一种全新的互动和学习体验。2024年青海省博物馆基于馆藏资源,与第三方合作开发了“时光旅行”系列AR研学体验课程,并于2024年元旦上线推出,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

五部门: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同程旅行发布报告称,一些中短途出境游目的地交通便利,成为中国游客出行的热门选择。曼谷、东京、吉隆坡、新加坡和大阪是今年“五一”假期最热门的国际酒店预订城市。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相继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